当前位置: 爱爱家居网 > 招商 > 品牌 > 正文

构造甜城幸福DNA

www.chinaaai.com时间:2012-08-08 14:13来源:搜狐



    夏日的川南,烈日炎炎。

    成渝之心内江蜿蜒的沱江静静流淌。

    7月28日傍晚,内江市区沱江岸边的兰桂大道景观绿化带边,62岁的王会英沿江散步休闲。“以前一片河滩地,现在一片景观园。”家住附近的王会英见证了这条大道的变化。

    “再往前就是甜城湖,这是市民自己取的名字。”作为土生土长的内江人,王会英有一个挥不去的“甜城梦”。

    2010年初,随着天宫堂水电站关闸蓄水,“九曲十一弯”的沱江在内江城区穿城而过,形成了长约21公里、面积近7000亩的人工湖水域。经广泛征集市民意见,这个湖定名为“甜城湖”,代表着内江盛产甘蔗的历史,更寓意内江是一座甜蜜之城、幸福之城。

    王会英的“甜城梦”正在变成现实。1年多来,内江已投资近5亿元打造甜城湖堤和湖岸文化景观,周边数万群众受益。

    “电视上说这是"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带来的结果。”虽然王会英说不清楚“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什么含义,但她认为内江变了,变得漂亮有朝气了。“这个政策是对的。”

    老百姓的直观感受诉说着内江的变化。但数据更能说明一切。近年来,虽然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内江经济形势“小气候”依然保持热度,实现了稳中快进,对外开放取得实质性突破,内江新城加速建设,旧城面貌换新颜,社会事业持续提升。上半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7.72亿元、增长25.4%,增速上升到全省第7位,较去年同期提升14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比去年底提高0.88个百分点。

    据统计,上半年,新城、县城新区、重点镇、新村综合体建设、旧城改造提升、综合交通枢纽等一大批事关当前和长远的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25.51亿元,同比增长27.3%,增速上升到全省第9位。

    内江市委书记曾万明表示,内江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总体目标是奋力推进“三个加快”、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内在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之举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突破口是新城、新区、新镇、新村、新兴产业“五新”,就是要通过超常努力,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在丘陵地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热潮中干得主动、走在前列。

    内江,老工业基地的雄风正崭露头角。

    重塑工业DNA

    新兴产业兴起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

    白马,是内江市中区的一个传统工业小镇。但镇上的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在全国乃至世界电力行业,是一个不得不标注的坐标。该电站所属公司副总经理王蜀湘说,今年底,该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发电量30亿千瓦时,年销售收入12亿元。

    6月28日,全国供销合作社加快推进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会在内江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区)的100多名供销社负责人和企业代表齐聚内江,学习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内江经验。

    6月29日,四川省重大产业建设项目川威集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成功点火。该项目总投资为106亿元,与项目配套其他企业投资30亿元,占地4000亩,是内江市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工程项目。

    7月以来,惠普和韩国SK的项目先后落地。

    从能源的清洁环保、低能耗,到废旧商品回收升级为再生资源产业高端,再到依托高端产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形象地展示了内江工业独特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理念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剑指产业高端

    内江工业着力强筋健骨

    工业是城市的筋骨,与其他老工业城市一样,内江工业的发展需要解决转型的问题。

    “落实"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工业化是关键,是核心,是支撑。”这是内江市决策层的共识。从国内外发展实践看,没有工业支撑的城市发展,由于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必然会出现大量贫民窟和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化进程难以加快推进;没有工业参与转化增值,农产品生产加工难以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城乡共荣就是一句空话。

    走进1979年建厂的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眼前是两栋红砖灰瓦的老厂房。“曲轴是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也称为发动机的"心脏"。目前金鸿曲轴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1%,对民族品牌微型车市场的占有率则达到了50%,中国发动机"芯"有一半来自金鸿曲轴。”该公司总经理田斌说。

    老企业转型,新企业不断落户。在中国建材高新玻璃产业园的建设现场,记者看到挖掘机轰鸣,十分热闹。“这里将生产世界上最好的外墙节能玻璃。”园区投资方之一、四川东进节能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大东自豪地说,“像《碟中谍4》里面迪拜塔上的玻璃我们都能生产”。

    在隆昌,川渝合作示范园蔚然成型。精密焊管、车用弹簧、宏阳石油等13个项目竣工投产。“2011年园区承载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入户企业200余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60亿元。”隆昌县县长尹忠说,找准立足川渝中心发展的区位优势,隆昌县脱胎换骨。

    新兴产业崛起

    奠定后发优势

    瞄准落户成渝的电子企业巨头,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瞄准成渝两地汽车制造市场,做大汽(摩)零部件产业;瞄准成渝两地饮料和食品消费市场,打造成渝经济区绿色食品基地;走绿色低碳之路,做强再生资源产业;高端切入,建设内江白马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电站;“低效钢”向“高效钢”转化,推进钒钛钢铁产业……

    目前,台湾多家电子元器件企业在内江选址考察,柏腾、大地、万旭等5户电子企业确定入驻。“十二五”期间,城西工业园和川渝经济合作隆昌工业园,将作为内江市承接电子信息产业的集中区,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将实现目标产值500亿元。

    随着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老工业城市得以华丽转身。该市将产业发展目标定位于国家扶持发展的“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战略项目,连续获得六块基地“金字招牌”,六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内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74.40亿元,同比增长18.2%,比全省平均高1.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2位,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8.0%的“双过半”目标任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达到6.6%,比去年底提高2.07个百分点;园区建设扎实有力,连界工业园区钒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成功纳入四川省第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工作机制更加健全,规划更加科学,先后于4月和6月集中开工了47个“两化”互动重大产业项目。

    未来,内江将抢抓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机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树立品牌意识,扩大品牌经营规模,增强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争创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全国知名品牌、中国名牌产品;实施优势产业、产品、企业“三倍增”计划、再造一个“产业内江”,以产业优势奠定内江在四川经济版图中的地位,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

    工业园区给力

    五大基地构筑崛起脊梁

    “园区是内江市工业经济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主战场和主载体,是内江工业经济的火车头。”内江市经信委主任葛强表示,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交通优势和城镇配套资源,围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竞争力,引导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做强做大成渝经济区(内江)钒钛工业园等7个重点园区。同时,大力推进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培育镇西特色食品工业园、白马电力工业园、隆昌循环经济工业园等一批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构建“7+5”特色产业园区发展体系。到2015年,全市产业园区承载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园区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800亿元以上、工业集中度达到60%以上。

    其中,连界工业园成为500亿园区,严陵工业园、隆昌工业园成为300亿园区,城西工业园、资中工业园区、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市中区工业集中发展区成为100亿园区。

    未来内江将通过政策促动、链条拉动、市场推动等方式,加速推进城区69户工业企业进入符合产业特色的园区。按照“一园一主业”确定主导产业,通过税收和产值分成等办法,鼓励关联产业、配套企业围绕中再生、巨腾国际等龙头企业成链集群发展,提高园区内企业间、产业间的关联度,在产业组织方式上,实现“集群发展”。着力抓好园区挖潜工作,提高入园门槛,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推进全市各类工业园区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提高园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投入产出效益,在产业发展方式上,实现“集约发展”。到2015年,力争全市工业集中度达到60%。

    同时,内江将发展新兴产业,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上做大文章,加快建设“五大基地”,按照“发展提速、规模提高、水平提升、提质增效”的要求,谋划推动建设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推动产业尽快做大做强。

    此外,内江坚持把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作为一个整体同步谋划和推进,着力推进产城布局选址一体化,做到工业生产与城市生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着力推进产城规划一体化,做到“一张图纸画彻底,一张图纸干到底”;着力推进产城基础设施一体化,做到生产生活资源要素统筹配置、循环利用;着力推进产城支撑机制一体化,形成城市土地收益支持产业发展,城市形象支持招商引资,产业税收反哺城市建设,产业收入支持城市消费的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着力推进产城生态建设一体化,让城市景观体现产业特色、城市文化。到2015年,连界、白马、椑木三个“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重塑城市DNA

    新城建设开启内江发展新纪元

    一座内江新城悄然崛起。

    新坝大桥两侧,总投资22亿元的东桐路北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进行。道路一侧,一排排白墙灰瓦的安置房进入后期施工。

    甜都大道上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道路施工已经完工,工人们正在种植树木,力争6月全面完工。内江市规建局副局长陈彬介绍,这条路始于成渝高速公路收费站,双向8车道,连接起沱江四桥,成为内江市第4条跨江通道,大大疏缓了内江市城区的交通压力。今后,这条路还将向下延伸至沱江五桥,与内江新城连接。

    这是内江新城建设的一个切片。

    “今年上半年实现快速启动;到今年底,实现重点突破;到2015年,基本建成总面积超过103平方公里、"一中心四组团格局"的内江新城,将内江打造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内江市委书记曾万明说,推动内江新城、县城新区、重点新镇、新村“四新”建设,一个点一个点地抓、一条线一条线地抓、一个面一个面地抓,成片推进、示范引路,把分散的重点变为集中的亮点,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新城建设加快推进

    4月26日,内江新城建设开工仪式正式举行,一座承载着“建设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再造一个“产业内江”和“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重任的内江新城,正式大规模启动。

    内江新城由中心组团、城西工业园区组团、椑木组团、白马组团、高桥组团“一中心四组团”共同托起,面积达103平方公里,将彻底改变内江延续千年的“单中心”建城格局,构建起多中心的网络化城市体系,迈上现代城市化发展新台阶,改写内江的千年建城史。

    今后五年是内江新城建设的关键期,要始终把握“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定位,坚持现代化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优美化的城市生态“四态合一”。内江市委书记曾万明多次强调,举全市之力切实抓好这项兴市大计的“一号工程”。“早日把新城的骨架搭起来、产业立起来、人气造起来。”曾万明表示,要按照“体现前瞻性和示范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的原则,加快规划编制工作。

    内江市住建局局长郑华表示,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底前全面完成总规修编的目标要求,按照“确定目标、倒排工期”原则,加快推进总规修编工作。6月1日总规修编大纲已经省住建厅组织的技术评审会审查通过,8月底将全面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根据规划,新城中心组团建设贯彻“依山、理水、传文、营城”的规划理念,保护和利用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以沱江为核心景观要素,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全力打造成渝现代新城示范和内江城市主中心以及成渝专业化服务基地

    未来,中心组团要加快启动玉王庙立交及汉安大道西延线、甜都大道北延线、大千路及北环线安置还房、高铁片区安置还房等项目,把汉安大道改造建成川南第一大道;城西组团要加快开工1号路南延线、2号路、5号路南延线、桐梓小区二期动迁房等项目;白马组团要加快建设渤商西部物流中心一期等项目;椑木组团要加快中石化油库及道路建设进度,加快开工椑木集中供水站项目;高桥组团要加快开工长江大道动迁安置还房、长江大道次干道等项目。

    新镇建设 如火如荼

    内江国道321线旁的东兴区椑南乡。这里以牛棚子废旧物资交易而闻名,经过近30年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以废旧塑料为主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销售市场,年成交额近60亿元。但长久以来这里也伴生着脏乱差问题。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困扰着牛棚子数百经营户。

    “3年前,大家都不愿来椑南乡,到处都是堆放的废旧回收品,现在变样了。”东兴区副区长陈明毅说,变化始于一道“选择题”:小镇是放弃发展了30年的废旧物资产业,还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发展新城?

    “两化”互动成为解题的钥匙:建设产城一体的椑木新城。

    2009年,内江市引进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椑木片区建设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加上椑木工业园,共同打造首批省级生态工业园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涉及椑木镇、椑南乡、小河口镇3个乡镇的6个社区、15个村,辐射人口10余万人。面积约22平方公里的椑木新城控制性详规应运而生。到2013年,椑木城区建成面积将扩大到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5万人,园区实现产值100亿元。

    何止一个椑木新城。

    威远县连界镇的发展联动川威集团,随着川威集团“由钢铁川威向钒钛川威”转型,老工业重镇连界也开始了其“田园式畅想”建设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的产业新城,打造具有穹隆地貌特色的现代山水园林城市;白马镇改变单纯发展工业的思路,依靠电力能源、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等产业基础,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园,宜居宜商的白马新城已经成型;正在建设中的高桥新城,吸纳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落户,教育园区将成为职业教育、技能鉴定、高新技术产业孵化的重要区域;资中县依托古城、资源优势,打出文化牌和工业牌,成为四川丘区亮丽的风景线……

    威远县将重点打造连界镇,把连界作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实验区,力争到2015年,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打造成现代城镇、现代产业、现代农村、现代生活有机结合的钢铁工业风情小镇。

    资中县将重点打造银山镇,依托银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乡村观光休闲旅游业,力争到2015年,银山镇建成区面积达3.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3.8万人,城镇化率达55%,基本建成资中县城的次中心。

    隆昌县将重点打造界市镇,依托成渝高铁界市站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15年,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达2万人以上,打造成现代风貌的高铁新镇、独具魅力的旅游新镇、全域开放的商贸新镇。

    与此同时,内江市按照“规划先行、成片推进、项目打捆、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着力产业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方面,解决好“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内江还成片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加快建设新村聚居点,全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人口合理集聚、产业支撑有力、设施配套完善、功能齐全配套、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城乡互动融合的新型农村社区。今年,3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要全面完成,50个新村聚居点要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市中区“画乡新村”、东兴区赵家坝、资中县平安寨、隆昌县“群乐人家”、威远县四方等5个新农村综合体要确保完成50%、明年上半年要力争全面完成。到2015年建成新农村示范片5个以上、新农村综合体26个、新村聚居点2175个。

    重塑服务业DNA

    构建成渝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

    4月26日,省商务厅与内江市政府签订了《共建成渝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省商务厅和内江市政府紧紧围绕内江“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发展定位,以及建设一个“内江新城”、再造一个“产业内江”的重大决策,将在科学规划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步伐、推动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增创外经合作新优势、加强商务队伍建设等七个方面进行合作。

    双方将成立厅市合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合作事项督办机制和联络员制度。力争到“十二五”末,把内江市初步建成业态多样、功能齐备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十一五”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50亿元,力争达到500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5亿美元,力争达到6亿美元;5年累计利用外资4亿美元以上。

    作为成渝之心的内江,服务业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逆势上扬 服务业发展提速增效

    今年上半年,内江服务业在经济整体回落的情况下逆势上扬,实现增加值96.49亿元,同比增长(下同)9.5%,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0.8个百分点,较今年一季度增加0.3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第16位,排名较上年上升4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中的比重为21.0%,较一季度提升0.9个百分点,首次扭转了近五年来的持续下降趋势,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不合理现象有所改善;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83亿元,增长15.4%;实现进出口12782万美元,增长6.1%;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7600万美元,增长297%。

    税收贡献增大。1-6月,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13.58亿元,占总税收的48.2%,其中,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9.36亿元,占全部地税收入的59.1%,增长23.3%,增速比整个地税收入快约2个百分点。

    结构逐渐优化。上半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9.19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3%,较2011年提高0.8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6.2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8.3%,较近年一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均呈平稳增长趋势。

    发展后劲增强。上半年,全市完成服务业投资128.29亿元,增长34.0%;服务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6.9%,比一季度提高7.4个百分点。项目带动投资、投资拉动发展的良性格局正逐渐形成,发展后劲会显著增强。

    规划引领 项目带动服务业发力

    内江市商务局局长张静表示,今年,内江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确立了建设成渝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并明确要求服务业要快速实现“四个大幅提升”,全市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氛围更加浓厚,信心更加坚定。已编制完成的内江《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发展的思路、方向、目标和重点。今年,结合全市实施百万人口特大城市总规修编和新城规划,正抓紧修订《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物流发展规划》,同时,服务业发展相关部门也正加紧开展专业规划的修编工作。

    据悉,今年内江列入全省50个重点项目的3个项目中,就有2个是服务业项目(资中古城开发、渤商西部物流中心)。中再生二期、谢家河城市综合体、北京华联内江购物中心、中国内江国际家居商贸城、渤商西部物流中心、内江综合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六段景等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也正有序推进。

    今年内江成功举办了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大千美食文化节,隆昌牌坊文化旅游节,吸引国内外宾朋逾近百万人次,实现直接交易逾千万元,带动相关行业实现营业额约1.6亿元。同时不断探索,努力完善,力争打造成全省、全国知名的经贸文化品牌活动。

    “服务业发展工作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为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完善了"五项制度"。”张静表示,即县(区)、部门季度运行分析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市级领导重点项目联系制度,目标考核制度和统计监测制度。坚持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四个一”推进法,即“一位市级领导,一个专门班子,一套推进实施方案,一个问效考核办法”;出台了《服务业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将服务业目标分解到县(区)和部门,逗硬奖惩。出台了《服务业统计规范化实施方案》,部门统计职责更加清晰,工作要求更加具体。同时修订完善《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实施六大工程 构建商贸物流中心

    未来,内江的服务业将主动融入新型工业化,通过产前的研发、设计、培训管理和产后的物流、营销、品牌化等,实现产品增值、产业提升,追求“微笑曲线”两端的利润最大化。还要将服务业主动融入城市化进程,通过现代购物、餐饮、休闲、康健、文化、教育等各类服务设施完善和业态培育,加快推进特大城市建设。此外,还将主动融入城乡互动,更好地满足广大居民的基本需要。积极培育享受型需求、发展型需求,刺激生产,繁荣城乡。

    同时,以加快构建成渝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以服务生产和生活需要为宗旨,按照“城中大卖场、城区特色街、城郊大市场、城际大物流”要求,高起点、前瞻性地尽快完成大商贸、大市场、大物流规划。按照“村有农家店、乡(镇)有商贸中心、区(县)有特色街、市有商圈”的总体思路,市城区着力重点打造6个商圈(高铁、谢家河、新坝、四方块、邱家嘴、市中区城南新区);全市着力打造15条特色商街(三县各2-3条,市城区7-9条);三县着力各建设1个城市综合体。同时,努力抓好10个乡(镇)综合商贸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2286个“万村千乡”农家店和9个配送中心档次。

    此外,内江还将认真实施好现代物流提速、商贸流通提升、文化产业、旅游品牌塑造、信息服务业创新、金融“双优双增”等“六大工程”,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努力促进传统服务业提升改造。突出扶持培育中再生、渤商西部物流中心、中国内江国际家居商贸城、谢家河城市综合体、北京华联内江购物中心等重点企业,尽快投运并做大做强。

    重塑城乡DNA

    着力构建现代城乡形态

    宁静秀美的田园,满目欲滴的苍翠,争奇斗艳的花朵,错落有致的村庄,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呈现出一幅典雅优美的乡村画卷,这里就是市中区打造的十里休闲乡村走廊……

    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和打造,十里休闲走廊全面提升,黄河湖省级新农村旅游示范片快速发展,永安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区逐步形成,内江城乡形态变了模样。

    内江永安现代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区系四川省科技厅授牌的“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也是市中区着力打造的集生产、加工、销售、高科技产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园区计划总投资5亿元,规划面积1.3万亩,辐射区1.1万亩,覆盖永安和朝阳两镇,涉及9个行政村。自2008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园区内水网、路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实现了特种水产、生猪养殖、绿色蔬菜、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的规模化。

    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亿多元,现有江龙水产养殖基地1个、德福隆绿色生猪养殖基地1个、葡萄庄园7家、草莓种植基地2个、花卉苗圃基地3个、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近10家、婚纱摄影基地1家、星级农家乐3家。园区目前已形成一定旅游规模,旅游氛围明显增强,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接待各类游客达20万人次。

    这只是内江统筹城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内江坚持把“三农”工作纳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之中去谋划和落实,坚持把新村和新农村综合体作为重要载体来加快建设,坚持把创新农村机制体制作为发展动力来深化改革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到2015年,建成集中连片现代产业基地5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0个,建成新村聚居点2175个,农户聚居度达到53.6%。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农村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以及新型农民的培养,努力探索丘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

    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要素保障。到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以上;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2%以上。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基地。推进优质粮油、生猪家禽、水果蔬菜、蚕桑茶叶等优势产业向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着力打造市中区、东兴区的禽蛋生产基地、牛奶供应基地,资中县的水果生产基地和生猪生产基地,威远县的特色蔬菜基地,隆昌县的水禽养殖基地,把内江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绿色食品基地。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规范和支持农民专合组织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到2015年专合组织发展到1500个,会员数达到30万户以上;进一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产业集聚能力和吸纳就业能力,到2015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25户,上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5户以上,上2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1户以上,让更多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安居乐业。

    同时,内江还将大力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计划,着力在增产增收、优质增收、品牌增收、务工增收、政策增收上取得重大进展,以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确保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此外,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总体要求,以成片推进为方法,整合项目资金,叠加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建设新村的积极性,统筹做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三篇文章”,实现基础设施大改善、公共服务大提升、农村产业大发展,到2015年每个县(区)都要建成1个以上有新产业、新民居、新风貌、新机制、新农民的新农村示范片。全力推进市中区“画乡新村”、东兴区赵家坝、资中平安寨、威远四方、隆昌群乐人家等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到2015年建成不同类型的新农村综合体26个。

    未来,内江将对破除制约“三农”发展的二元体制壁垒作出探索。完善土地经营机制。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广能够带动农民增收的土地经营机制和流转模式,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和经营方式创新。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农技、农资、农机、疫病防控和质量监管等基层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公益性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覆盖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的专业化社会服务。创新“三农”投入机制。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完善财政资金投入使用方式,健全农业担保、农业保险和农村信贷相结合的互动机制,确保农民群众成为受益主体。探索建立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做实社会管理工作载体,创新农村群众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爱家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相关新闻